[转载]宋子佩:生死二十八天.〇篇头
2019-03-18 00:31:46
  • 0
  • 0
  • 77
希望能与博主取得联系。guotimes@163.com,谢谢!
生死二十八天
宋子佩
 
  徐惠明:《生死28天》粗略校对完成,发给感兴趣的各位友们。我和41军、42军及55军的退役战友多有来往。长期以来,做为一个参战老兵,我很留意相关信息,但即便是央视军事部,包括我儿子所在广州军区战士报社,也没有弄到如此详尽的东西。乍一获得,实窃喜,而细读之下,感慨万千,这个是我至今看到的最详实的一个文稿,时哭时笑时叹息时无奈,为文稿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而感动和思考。文中披露的内容,过去多有传闻,但是多以讹传讹或以偏概全,不实虚假的居多。读此文,则有拨云见日之感。 也发现里头有太多的错别字及语法错误, 所以花三天时间,尽所能将文稿重新校正,发出给好友阅览。(2019年2月26日
  文 存:徐弟辛苦了。真实负责的文章,了解了真实的战事,是真正的受益!这是越战40年来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真实记录、有思考的出版物。2004年上网发现,网络净是自夸的文章, 不说有相当的是虚假的。 想是战场是恶劣的,受到那些文章鼓舞的人,在真实无情的战场上会骨感惶惑,对 那些文章的 感觉是受骗。人们真正需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的文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自我嘚瑟,只能害人害己。为此,当时我发表了一篇《参战老友忆1979年越战》(附后),成为热帖,许多留言说可以作为军校教材。本篇 进一步搜索,已经出版发行,很多网站转载,读者已经很多,我想已经不是秘密,将以你的校稿发出,顺便作进一步的校正,也是珍惜你三天的付出。 (2019年2月26日

[转载]宋子佩:生死二十八天.〇篇头
  作者宋子佩,1927年10月生,山东省莱阳县人。1944年8月参加革命,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莱阳县人民联合自卫军战士;4纵12旅35团副班长、班长、排长、36团干事、指导员;123师369团武工队队长兼指导员;41军政治部干部部干事、科长;41军司令部体育主任;41军政治部青年处、组织处副处长;123师369团副政委、政委;123师副政委、政委;41军政治部副主任;41军纪委书记。
  1985年5月离职休养、2008年7月因病去世、享年81岁。
  先后参加过山东胶东打击日、伪、顽军战斗;东北高岭前战斗、新开岭战斗、塔山阻击战白台山战斗、三保本溪四保临江战斗、康怀张追歼战战斗;衡宝战役,入桂追歼作战等战斗。荣立大功4次,小功3次,1968年被评为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1988年被授予共和国独立功勋荣誉勋章
   前 言
  《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军对越作战高平战役纪实》一书,是四十一军原纪委书记宋子佩同志在1979年“自卫还击,保卫边疆”对越作战胜利后,以所在部队作战经过为背景撰写的一部战争纪实作品。书稿完成后,尘封了近20年没有发表。2008年,他在临终前交待:“之所以没有发表,主要考虑内容太真实,涉及不少敏感事件,以后如果能够在适当时候发表,也算是我最后交给组织的一份作业。”遵照宋子佩同志的生前遗愿,在老部队、老领导、老战友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对越作战胜利35周年之际,出版该书,还原一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给人们一些有益的思考。并以此献给英雄的老部队,献给对对越作战的老兵战友们,深切缅怀作战中舍生忘死,英勇杀敌,用鲜血的生命谱写了不朽功勋的英烈们!
  宋子佩同志是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老兵,军队的优秀政工干部。他的一生,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人品高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山东胶东地区打击日、伪、顽军战斗,东北高岭前战斗、鞍山战斗、新开岭战斗、三保本溪四保临江战斗、塔山阻击战白台山战斗、康怀张追歼战、衡宝战役,入桂追歼作战等战斗。他作战勇敢,曾2次负伤,荣立大功4次,小功3次。任师、团政委期间,他善于学习,工作勤奋,清廉公正,勇于创新,为所在部队全面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的优秀人才。
  1979年对越作战时,宋子佩同志任军政治部副主任。战前,主抓了部队的政治工作和战斗精神教育。2月17日战斗打响后,他带军工作组跟随担负主要方向穿插任务的一师一团向敌纵深穿插,最早出国,最后回国,在越南战斗28天。是广西、云南方向参战部队中唯一一位随担负团穿插作战的正师职干部。战中,他与基层官兵同生死共患难、历尽艰辛和磨难。战后,他怀着对军队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怀着对“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无比崇敬,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结合参战部队的战评总结,采访了近百名军、师团领导和参战官兵、查阅了数百万字的作战文书、资料图表、作战日记、战斗详报和战例选编。在此基础上,以坚强的毅力,以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写成此书,真实地把战争情两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告诫后人要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永远还要忘记“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写作过程中,他常常陷人深思,常常被战场上激烈的场面和英雄事迹感动得泪流满面。从提纲拟定,到正稿抄写,写了改,改了写,用过的稿纸能装满两大麻袋。工作量之大,写作之苦,可想而知。1984年底完成初稿后,《珠海特区报》一名记者通过熟人找上门来,愿出资30万元买断该书的出版权。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丰厚诱人的收入,但被作者严词拒绝。这就是一个老党员、老军人的高贵人格和高尚品德。
  全书约26万字,主要记述了四十一军在总部、广州军区指挥下,在广西方向作战的全过程。内容涵盖了战时部队的政治工作、军事指挥、后勤装备保障、地方支前、战役发展各个阶段的高层决策、战场变化、战斗经过,以及战后烈士遗骨处理、善后工作、国家政策的运用,是目前为止对越作战战役层面最全面、最权威、最真实、最感人,最具学术和研究价值的一部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战史教材。与已经发表的类似作品相比,该书更多地突出了对作战指挥的报道和思考。
  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完整的战例浓缩,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实战教材。对越作战中,四十一军参战部队打得顽强,打得艰苦.涌现出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功勋单位。但是,首长机关在作战指挥上是有失误的。决策盲从,指挥忙乱,准备不足,轻视对手,分析分析情况不够,战役战术计算不准,在用兵上、指挥上、情况处置上犯了许多兵家大忌,让部队吃了大亏。这些失误和教训在战后的战评总结上,在广州军区综合的《战例选编》上都能够看到。
  指挥失误的原因,是指挥员的军事素养和军事民主发扬得不够,没有把平时所学的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用于作战指导。“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实际上是既不知己,更不知彼。特别是“指挥员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侦察和对各种侦察材料的综合运用”,“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仗”,“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等等,这些我军过去在作战实践中总6
  结出来的、极其宝贵的作战指导原则,真正打起仗来却被抛到了脑后。结果使本来“三五天打完”的战争,打了28天仍然没有脱离接触;歼灭战打成了攻坚战、遭遇战;战士们负重20-30公斤远距离穿插,在敌人的视线下处处挨打,增大了伤亡,教训极为深刻。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正视这段历史,研究这段历史,总结这段历史,熟悉战争,熟悉对手,走出虚幻战争,打赢未来战争、是作者生前的心愿。
  愿此书能给军队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有所借鉴。愿更多的人对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珍借先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和平环境,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括、更加关心国防,爱国拥军、共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勤奋努力,多做贡献。
  该书尘封二十多年终得面世,令人欣慰。这还是一部普通的作品,它是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读后令人振奋,引人深思,希望这本书能为读者带来有益的启发。
    范建武 2014年3月16日于广州    
   为了忘却的纪念
  ——我为什么写中越战争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与越南两国边境地区,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这场战争仅仅历时28天,却以它的奇特而一时间名扬中外。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是大小霸权主义者逼着打的。
  中越两国长期以来友好和睦相处,在越南抗美战争时期,两国关系亲密到同志加兄弟的程度、抗抗美战争结束、南北统一后,越南背信弃义,蓄意破坏和恶化两国关系,在两国边界不断制造事端。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他们为了配合原苏联南下扩张政策,妄图拼凑“印度支那联邦”,变本加厉地公开反华仇华,仅在广西边境就驱赶了133600余各华侨、华人出境。在边境地区大量集结军队,在广西南面浅近纵深地域部署了4个步兵师、1个工兵师、9个独立团、13个独立营及若干个公安屯。每天用高音喇叭对我进行攻击与谩骂,狂妄叫嚣要“踏平广西”。在我领土上埋地雷、设路障、挖堑壕、修暗堡,派兵强占我浦汤岛、庭毫山、溥蓄丁等地区,疯狂进行武装挑衅,不断制造流血事件。至1979年2月16日,越军共向我境内开枪开炮168起,打死打伤我边防军民132人。为了维护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在很长时间内,对越军各种挑衅我国一直采取克制的态度,不进行还击,并多次派出政府高级代表团赴越进行规劝和说服,可越南当局把我们的克制忍让当作软弱可欺,不仅不听我规劝反而越发狂妄,扬言要与中国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战争由此爆.发
  这场故争我国取得重大胜利。戳穿了“亚洲古巴”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原苏联、越南侵略柬埔寨、拼凑“印度支那联邦”。向东南亚国家侵略扩张的野心,对维护东南亚以及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达到了预期目的。
  战后,中央军.委领导对这场战争作过重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这场战争,不是大胜,也不是小胜,而是中胜。”“政治上的胜利,大于军事上的胜利,军事上的胜利,大于战场上的胜利。”“这是一场特殊战争的特殊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解放军还是解放军。”
  这场战争是特殊的 ,对这场战争的评价也是特殊的!那么,这场战争为什么特殊?又特殊在哪里?至今仍鲜为人知。虽然在战后,新闻界、电影电视、小说诗集大量宣传歌颂战线卓著的英雄,但战争的“特殊的特殊”毕竟没有充分反映出来,这不能说还是一件憾事。
  参战的老红军说“从来没打过这样的仗。”
  老八路也说“从来没打过这样的仗。”
  各级指挥员都说“从来没打过这样的仗。”
  这当然是针对这场战争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奇特的、罕见的情况讲的。有人说,战争之所以特殊是由于作战对象、地域、战法等极为复杂的情况而决定的。我认为此说并不尽然。战争这个人类历史的怪物,尽管错综复杂,变化万千。但它总有端倪可察,有规律可寻。特殊的规律总会寓于一般之中,有其普遍性,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遗憾的是战役指挥员对这个“怪物”的主观认识背离了客观
  本来“同志加兄弟”是应该了解的,可是真打起来并不了了解。不了解却硬说了解,总认为越军一打就跑,一打就散,完全低估了敌人同时高估了自己,认为“我军战斗力超过越军几倍”所至之处“一扫而光”。
  不切实际的估量违背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法则,乃兵家大忌。导致在战役部署上发生严重轻敌的错误。
  四十一军方向总兵力与敌对比为1.3:1(敌之民兵未计算在内),作战区域达四千多平方公里。这在异国作战(全民皆兵的国家)是绝无仅有的。原定战役第一阶段,在三五天时间内歼灭敌三四六师指挥的6个团、5个独立营,结果打了28天也未全歼。战役第二阶段根本无法进行。
  战役进行到第三天,战局发生逆转,越军并没有像预先设想的那样大量逃跑,而是以分散的战术手段,到处阻阻击,伏击,偷袭、搔扰我军;原定穿插部队12小时到位,结果大部分在60个小时才到位。这时.战役指挥开始慌乱从纵探穿插的一师急倜1个团、3个营增援友邻,造成了部队惨重伤亡。由于战役部署上轻敌,从未认真考虑保护公路运输线问题,结果穿插部队进至纵深,公路全被越军切断。三至五天弹尽粮绝,烈士不能送回国内,伤员随队11天缺医少药,轻伤不断恶化加重,重任不断死亡。这时,指挥员以盲目下令夺取公路前送弹药,给养,几次突击均未奏效,部队以遭受惨重伤亡,战役第五天,不得不急调部队增援,四十一军方向从原来3个步兵师增至7个步兵师,这时战役指挥员才省悟过来,立即执行“牛刀杀鸡”的战略。战局顿时好转,歼敌成倍增加,基本歼灭了越军三四六师。28天的战争,绝不是“一打就跑”“一扫而光”、秋风扫落叶。广大指挥员英勇奋战,赴汤蹈火,甘洒热血为祖国.人英雄壮举。为我军增添了光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笔者有幸参加了这场特殊的战争。随师、团、营、连转战28天战后以陪同总政组织部副部长刘安元到师、团听取汇报,这几年又翻阅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在此基础上cao拟了此书,敬请读者闲暇一阅,以了解这场特殊战争的特殊战争。
  有人问,你为什么要写中越战争?
  说也简单,我对写作实属外行。工作之需也是千篇一律的总结报告,但写“对越自卫还击战”我却拼命地写,写了撕,撕了写,反反复复,坚持两年之久,完成初稿。后又以三年的时间,对照军所辖师、团作战中形成的指示、命令、总结、战例、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形成了这个纪实。是什么力量触动我呢?是一种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崇高信仰。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是唯物主义的,也没有一个唯物主义者是不尊重历史的
  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我实事求是地把这场战争的局部情况真实反映出来。总结经验教训,是对历史的尊重,也给人们留下一点思索。我热爱人民军队,对这支英雄部队的建设深为关切。在余年之际能再为军队做点有益的事是我的心愿。
  “还击战”的经验是丰富的,胜利是重大的,但教训也是深刻而沉痛的!军人要永远铭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的真理
    作者 1990年12月   
   目 录
  第一章 紧急战备
  一、急转弯
  二、临阵磨枪
  三、三五天打完
  四、开赴战场
  第二章 点面突破
  一、朔江攻坚
  二、莫隆打口子
  三、佯攻茶灵
  第三章 战役穿插
  一、兵贵神速
  二、冤.枉路
  三、809高地
  第四章 十万火急
  一、速去纳隆
  二、速去扣屯
  三、速去安乐
  四、又去扣屯
  五、再去纳隆
  第五章 后勤之殇
  一、后勤遭敌袭击
  二、就地筹措
  三、四百名伤员生命垂危
  第六章 误判的代价
  一、“轻骑”钝迟
  二、徒步迷路
  三、误报军情
  第七章 固守扣屯
  一、越级报告
  二、阵地生活
  三、战士的信念
  第八章 清剿残敌
  一、用牛刀杀鸡
  二、二去高平
  三、残酷的战场
  第九章 撤军回国
  一、纳隆战斗
  二、火化烈士
  三、兵必诡诈
  四、万众欢迎
  第十章 血染的风采
  一、庆祝胜利
  二、安葬烈士
  三、生命写成的经验和教训
  后 记
[转载]宋子佩:生死二十八天.〇篇头
 
附相关文章:

参战老友忆1979年越战

文 存

 
  庞尔春,临沂人,1979年越南战场上的排长,我的好朋友、老友。为推销自家厂里的锅炉,来来往往住我家的房子已有二年,经常和我拉起越南战场的事。下面是他的经历,希望能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有所启迪。

一、避免红色

  在电视里经常看到军事演习时红旗舞动,我想这肯定是没有参加对越还击战的人在那里指挥。
  1979年对越还击战前几天部队伤亡很大,除了指挥程序有问题外,与举着红旗进攻有很大关系。红色在远处看得特别清晰,极易成为敌人射击的目标。后来下令进攻时不再举红旗,甚至红领章、红帽徽也不佩戴。
  发现这一现象的是部队里的一名班长和战士。有一次部队在往前开进的时候,班长叫一名战士背一袋红色的米袋子,这位战士不肯背。班长问他为什么不肯背?他指了指在前面山坡上行进部队,班长一看就明白了。原来那红色的领章和红色的帽徽是那么的显眼,就更别说那迎风招展的红旗了。于是班长取了一条绿色军裤,将红色米袋子里的米倒了进去,并将这一发现报告了上级机关。上级首长对此非常重视,马上下达紧急命令,红色一律禁忌。红领章、红帽徽和红旗在以后的战斗中就很少出现了。后来这个班荣立了集体一等功,当然不仅仅是这一个方面的事迹。
  希望在今后的战争中能记住这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

二、不许自伤

  逃兵,是怕死鬼,是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不少电影中有枪.毙逃兵的镜头。在1979年对越还击战前有一个紧急规定就是不许自伤,枪.毙逃兵要团以上机关批准。做出这一决定的是一些打过仗的部队首长,因为真正的战争与电影中的战争是有一些区别的。
  后来的战场实践证明,这一决定非常英明

  1979年2月16日晚,我们就进入了战壕。早上5点多钟就开始了炮火攻击,那时天还没亮,但整个炮火把天空都打红了。我们的炮兵阵地也打的烟尘滚滚,分不清是我们的炮打过去了,还是敌人的炮打过来了。因为就是在平时的演习中也没有见过这种场面,没有见过打这么多炮弹的。这时我们有一些兵的腿不听招呼在那里哆嗦发软。在部队发起进攻的时候,有一位南方兵怎么也爬不起来,最后是班长背着他往前进攻的,但缓过了这一阵子之后,这个兵反而变得很勇敢,打死了很多的敌人,后来还成了战斗英雄
。如果当时班长一气之下把他给枪.毙了,岂不是冤.枉了他,也给后面的战斗造成了非战斗减员 。人总得有个适应时间,像我刚参加战斗时也是,见战友在前面倒下了非常害怕,可经过两三次后,子弹把耳朵打穿了,想都不想,只知道往前冲 ;大黑天在死.人堆里睡得呼呼的 。凡事必须经过历练,历练是人生的财富

三、打死不许动

  部队在行进、夜间留宿的时候,尤其是打穿插时,会与敌人遭遇或遇到敌军的偷袭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又作出了一个正确决定,那就是不许惊慌失措,打死也不许动。
  这一招果然很灵,战斗进行的第五天,我们在晚上宿营时,越南人来袭击
,由于大家都能严格遵守打死不许动这一条铁的纪律,整个的反偷袭战斗是很成功的。尽管敌人是光着脚来,走路听不到声音;带着手榴弹来,不暴露打枪的火力点。但我们采取的对策是,对凡是走动的人或站着的人开枪就打,使得敌人难以实施从中作乱的偷袭计划 。第二天早上天亮一看,打死的全是敌军。在行进中也是一样,遇到袭击,只要大部队不乱,用机枪和82无后座力炮,或派一个班就能很快把敌人消.灭掉,或视情况再作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还有一次我们的侦察兵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一个兵不慎被敌人的阻击手打伤了锁骨,但他并没有慌张,而是马上卧倒在地一动不动。由于距离远,这时越南人也弄不清是打死了自己人还是打死了中国人。于是过来了四个人看一下情况,结果被这名侦察兵一举全部歼灭

  反观有的部队就做不到这一点,遇到一点越军的偷袭,整个部队自己就乱了。造成班不成班,排不成排,连不成连,整个指挥也就失灵了。从第一天进去遭遇伏击开始,到最一天撤军,整个前线都有这个部队散落的兵。这就是没有铁的纪律的危害

四、错一点都不行

  或许有人不同意或不理解这种提法,认为“水至清无鱼”哪那些细事。我只能说,在战争中对于军人来说,错一点都不行。在战争中出错,对于军人来说付出的是生命与血的代价。
  一次,我们有一个通讯排长,营长叫他带一个班去一座山头上开通接力机。他满口答应好好的,可是去了四、五十分钟后还没有开通,营长急了跑到山上一看,接力天线没带,严重影响了战斗的进行。这就是出错带来的危害。
  还有,撤军的前一天,一个连队在一座山头上驻守。通信员拿了一封电报给连长看,连长不知咋想的,看也不看,就把它卷成一团丢在了山坡上。等到几个小时过后,发现山底下怎么有越南人在活动,再一看其他兄弟部队都不知道到那里去了。这时候才想起那封电报,等找过来一看原来是要他撤军的命令。时间耽误了,由此给这个连造成很大的伤亡。

五、炮火为先和一兵多能

  在战场上需要怎样的运用 ,我是打过仗的,有我的经历和感受。1979年对越还击战刚开始的时候是用炮火进行攻击的,后来步兵开始出击。由于对方的阵地上还有不少活着的越军,因此给冲锋的步兵造成很大的伤亡,甚至是成片地倒下。一些指挥员马上醒悟过来,不能这么冲。于是调整了策略,规定凡发现敌人明显的、用枪扫射的,先用炮打。等到对方没有动静了,再派少量的步兵前去看看情况,这样伤亡大大减少。有的部队打下一座山头也只牺牲了两、三个人。本身步兵营里就配有机炮连,大炮打完了,小炮也要发挥作用吗。加上还有坦克车的配备,就更不应该实行大量步兵的冲锋作战。2月19日,我们在一座山上看坦克兵打对面山上敌人的火力点,简直是神了。从发现敌人的火力点算起,到我方坦克车的炮弹打出,最快只用了三秒钟。逼着越南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敢一个劲的扫射。按照坦克兵的考核标准,优秀是从发现敌人火力点,到炮弹将目标击中是7秒钟。可见我方一些坦克兵的训练水平是很高的,那么作为军队的指挥员应该发挥他们的优势,而不要派大量的步兵去冲锋。这样的指挥员,就受到了战士们的很高评价。所幸的是在后来的战斗中,这样的指挥员是越来越多了。
  实战证明步兵已经从过去的进攻主力角色发生了转变,作为指挥员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就应该把步兵训练成:1、侦察员——会发现敌人的火力点和重要的军事设施,会报坐标,以方便炮兵的开炮;2、通信兵——对发现的情况要会报告,要会使用通信工具;3、指挥员——要会指挥炮兵开炮,如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4、最后才是步兵,将剩余的残敌消.灭尽。作为现代步兵不要只想到你手中这一杆枪,一定要想到在你的身后有炮兵、有飞机、还有导弹等等。不是你一个人和一个兵种在作战,而是诸兵种在协同作战,不去冒然冲锋,这样伤亡就会大大减少。
  去年4月美军很顺利地拿下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电视上费心机的军事评论家对此也解释不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步兵的角色已在现代战争中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再做更多的解释,也会跟前面的解释发生矛盾。反过来再看伊拉克战争,明明知道美军的火力这么强,伊拉克人再作抵抗势必会造成很大的伤亡,所以主动放弃是对的。而美军的步兵在发现伊拉克人抵抗的时候,也并没有发动大量步兵的冲锋,而是请求炮火支援,所以美军的伤亡确实是不大的。

 六、应如何对待战俘

  反越自卫战中我军因善待战虏,反被钻漏洞被战俘伤害的伤亡人数竟占十分之一!因违反“铁纪”,象电影里副连长靳大来因砍一捆甘蔗给战友们解渴,牺牲后一等战功被取消的事太多了。
  打到谅山时,我排里损失过半。最后一次战斗中,我拉起一名受伤的越南女兵,给其包扎时,被人家在大腿上给狠扎一刀,一直扎到刀柄,疼得我眼泪都挤出来了,再看看没来及抬走的战友尸体,我端起冲锋枪将一梭30发子弹全部打在这个女兵身上。
  出院后我战功被取消,背个记大过和党内察看,并免去干部身份复员回乡当了农民。不过值!何况有条命回来,比死去的战友幸福多了。我认为:铁的纪律必须有,但不同人应不同对待,象淮海战役,人家国民党俘虏,规矩的很,是得好好款待;否则,----杀无赦!就象那个女人,一刀下去虽然我没死,但死了也晚了,打死她,判刑也值得!
  战场上迂腐不得,要灵活机动,谁知道谁什么样?上级也不用太认真,咱死了那么多的人,即使错杀两个也别大惊小怪。还有,对我被俘的同志别另眼对待,当战俘容易吗?

2004年8月6日  

1979年越南战场我军两挺重机枪并联使用,5人操作,非常凶猛(注意前面弹壳)

[转载]宋子佩:生死二十八天.〇篇头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